星期四, 10月 13, 2005

發展心理學

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三大議題:
1. 發展是連續或是非連續的 (continuous vs discontinuous)
一個天真無瑕的小嬰兒用那充滿生命力的五支小小的手指頭緊緊握著你的手,你不難想像他在嘗試運動它的肌肉,不斷重複練習那動作,就像兩只小狗在草原上玩耍,而實際上是在練習日後的捕獵生存技巧。這時的他,腦部正發育,手腳也是如此。腦部的發育去到那裡,技巧的學習就去到那裡;隨著腦部的發育日漸完善,手腳的靈活度便 能日漸發揮的空間。這點可以看作是連續性的發展。

當腦部的發育到一定成熟的程度,小孩開始會爬、再來會站立、會走、會跑、會跳,這些爬、站、走的動作,很明顯的看起來就像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的發展,此時的發展被看作是非連續性的。

然而,我本身的觀點是不應將外顯的發展(看得見的爬、站、走的不同)看作是非連續的,發展的連續與否應該是著重在腦部的發育。而腦部是不斷的快速發育直到 22歲左右的高峰期然後慢慢停滯,然後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腦細胞開始老化直到死去為止,是一條連續的曲線。因此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2. 發展是由貫通單一因素 (universal)(環境或生理)或是獨特的多元因素 (contexts) 觸成的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有一個小孩從小就被關在雞籠裡和雞群一起長大,當他(雞童)被發現時已經是一個青少年了。他的行為舉止是從雞學來的,完全沒有人的行為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就連吃東西也跟雞一樣。他沒有語言溝通的能力。

我舉這個鮮明的例子引出一個事實:發展是獨特的先天性基因與後天有利於發揮本能的、具引導式的環境的組合而行成的。因此,我也強調民族文化/價值觀對於個體的後天影響。

3. 發展是與生俱來或是後天培養的 (nature vs nurture)
人要長成人的樣子,是基因決定的。雞童的發展在生理上並沒有與他人有太大的差別,因此由「人要長成人的樣子,是基因決定的」這一點出發,發展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當我們進一步的研究雞童時,發現他的腦部發育並沒有達到一般同年齡的水平。如果「發展是獨特的先天性基因與後天有利於發揮本能的、具引導式的環境的組合而行 成的」這句話成立,那麼我們就不難解釋雞童的狀況。雞的思考模式簡單;若雞童的學習對象是雞,而又得以生存,那麼雞童腦袋發展出的思維模式很自然就不會再 擴張或再高度的發展。由此看出後天培養的重要性。自古以來,人類的文化歷史就一直很注重教育,其重要性不可被忽視。

終結,我的看法是發展在受根本性的基因影響的同時也受引導式的後天因素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