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荒無」(destorification)
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資訊多的要命的時代,同時也是故事荒無的時代。到目前為止,我是這麼 認為的:很多人都可望自己有一個值得告訴他人關於他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最好是值得讚美、誇耀、突顯自己智慧的故事。可是,當我們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時,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創造自己的夢,希望這個夢可以實現。夢可以是百萬富翁、成功人士等等。當然我也得把夢定義得廣義些,因為現代人有現代人的夢,就比如成為 比爾蓋茲二世、過平凡的生活等等的夢,只要是我們追求的東西都可以是一個夢。然而,我很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夢總是美麗,現實總是殘酷」,後來,大家都漸漸收起那個曾經嚮往的夢,低下頭來「腳踏實地」,大家都以為自己的故事結束了。於是,大家開始腳踏實地,工作、工作、工作來換取實際的東西--錢、錢、錢 來換取比較容易得到的夢、夢、夢。大家似乎都贊同這個模式。 可是,很快大家就會對這個模式失去信心,因為越來越難滿足那內心的空虛感,然後才開始感嘆歲月不留人,自己當初想要的故事怎麼現在變成和大家一樣普遍、一 般的故事:工作為了領薪水滿足生活上的需求,這樣重複的生活下來。我們失去了當時的夢,我們埋怨現實的殘酷,我們失去那個自己「想要的故事」,我們失去自己,變成空空的。故事荒無了,人生亦是。
然而,我們都忘了,我們還在寫自己的故事,只要我們還活著,故事就繼續著。我並不覺得說故事的難度在方法上,而是難在那一點小小的勇氣去接受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而開始找回自己的故事的那一小步,找回自己失去的。
◎電視人
確實,電視消磨了我們的時間,甚至把我們也消化了。我自己就在做這件事,現在完全不看電視了。當然我並沒有要提倡把電視丟掉的意思,只是我個人覺得看電視是很無聊的事。尤其書中提到把電視當作「
休閒的填充物」,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說法的。聯接上面的說法,「踏實」的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後就像開始了「
停工期」,什麼都不做,扭開電視,用電視轉換心情、填充空虛。電視就這樣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扼殺了我們的想像力--人類智能最重要的一環。
◎我以故事回答你問的問題,乃因救贖孕育於記憶中
我們對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經驗,其實是一種解說。我們對當時事物的想法,寫成了我們的記憶,那是第一人稱的記憶。透過說自己的故事,自己變成了第三人稱,說 自己當時第一人稱的故事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治療開始了。透過說故事,我們開始感覺我們當時所感覺、看見當時所看見,我們同時也感覺透過自己的第三人稱去感覺、看見。我們像是透過第三者去詮釋我們的故事,越深埋的記憶,此感受越是強烈。此時,我和過去的我的通道便開啟了,那是一個神秘的通道,我願意這樣 來形容它。走過這通道,我和過去的我開始對話了。當然,我必須願意通過此通道,並堅持找到當時的我,對話才有辦法開始。書中提供了很多的問題,幫助我們找回記憶,用我的方式來詮釋:這些問題便可以成為我和過去的我的對話內容。我也覺得所謂的「救贖孕育於記憶中」,應該就是從對話的到了救贖。
◎我的Highlights
深井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系統,將輸入的語言解構成私人的印象語言,但是這系統又不純粹是私有的,因為他與社群內其他人仍有相重疊的地方
◎同理心
◎引導
◎所有的經驗基本上都是可以訴說的事件
◎新的互動
◎創世紀的故事
◎圍成圓圈
◎電視-殺手
◎傾聽故事是一種藝術
◎不要判斷,只要仔細聽
◎部落領袖知道,有些事情只有小孩子的眼睛看得見
◎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事情
◎當他們以為自己博學時,其實是很無知
◎錄音帶
◎自由聯想
◎意義
◎在何時何地浮現的關鍵因素
◎第一次
◎黑洞
◎自殺
◎衝擊
◎邊際效應
◎教訓
◎在一個地方生根,與當地人熟稔,也可以創造出故事滿溢的有意義人生
◎歸屬感
◎Paula Underwood◎散播真善美的天使
◎傳達給別人
◎怨恨使你的精神生命停滯不前
◎貪婪是受社會譴責的醜陋事物
◎如果別人再給你水果之前先幫你咀嚼一番,你還會要嗎?
◎工具
◎意像與語言
◎行動
◎蘊含假設
◎限制性假設
◎如果當初知道,你現在會有什麼感覺?
◎原諒與了解的故事
◎生命的目的
◎學習
◎生命的專注
◎自尊是可以修正的
◎目前所做得每一件事,幾乎都曾一度是項新的歷險或學習經驗
◎昇華為充滿感謝之心
◎對我而言很重要
◎誠實
◎高度藝術化的生活
◎根基於深厚的真相
◎別人左右
◎痛苦
◎自以為是的心態
◎有一些事是為我們寫定的
◎
我想記憶和畫重點一樣,我只畫我當時覺得重要的東西;我的記憶也都是當時對我來說感受比較鮮明、強烈的,都是由我篩選過的。但那些沒有被我畫到重點的內容,並沒有從我腦中完全消失,從讀這本書時我所感覺到的熟悉感,就能證明這一點。記憶也是如此。記憶是有跡可尋的。
◎才有可能瞭解人生
我覺得書中有一段寫得不錯:「
當我們接受對時間的不確定感,將每件事視為一個持續而完整的大格局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瞭解人生。以此展望,每一瞬間皆足以由空白轉為充實,這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