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Google有意將所有的服務整合到google Apps,許多的小生意甚至到大企業已經可以利用這些現有而且免費或付費的服務去做很多對事業拓展/資源整合有幫助的動作,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做(Know-How),有的更不知道有這麼好用有免費的工具的存在(Know-What),當然知道為甚麼要運用這些科技(Know-Why)的人就更少了。一個以「教育」為本的「營利」公司,是否也能稱做Social Enterprise,我還不確定,但是顯然《The Big Issue》也是在做類似的事。許多問題仍然有待更多的時間和腦力激盪來前進,因此,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想法,歡迎跟我討論。
Thre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enterprises as defined by Social Enterprise London are:
- Enterprise orientation: They are directly involved in producing goods or providing services to a market. They seek to be viable trading organisations, with an operating surplus.
- Social Aims: They have explicit social aims such as job creation, training or the provision of local services. They have ethical values including a commitment to local capacity building, and they are accountable to their members and the wider community for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
- Social ownership: They are autonomous organisations with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based on participation by stakeholder groups (users or clients, local community groups etc.) or by trustees. Profits are distributed as profit sharing to stakeholders or us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munity. - wikipedia
The Big IssueThe Big Issue是一本創始於英國倫敦的雜誌,自1991年成立至今已經達18個年頭,雜誌內容涵括時事、社會議題及藝文資訊,目前於英國、日本、澳洲等九個國家以不同版本的形式發行;特別的是,這份刊物的通路,是透過Homeless來販售。該組織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以有限公司模式,負責生產和配送雜誌到街頭的小販通路,另一個則以非營利組織的形態存在,以幫助這些小販們解決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How We WorkTBI的存在,提供給無家可歸者和短期安置的人們,讓他們有機會透過銷售雜誌給一般公眾來獲取合法的收入。我們相信的是,在於提供“把手舉起來,而不是把手伸出來”。你將會看到穿著制服、配戴識別證的販賣者在捷運站外手持雜誌銷售,他們是一群經過徵選及訓練輔導的遊民或弱勢族群,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及銷售能力,於出刊時用現金批貨,批貨成本約是標價的一半,販售所得全數歸自己所有。TBI目前已經幫助超過2500個無家可歸和短期安置的人們。在英國,TBI雜誌每週有超過67萬以上的讀者。
The Big Issue Taiwan大智文創於去年底取得The Big Issue中文版授權,預計將於四月一日發行創刊號。我們期望,這本在英國發行已有十八年的刊物,能同樣成功的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在台灣推行;我們更期望,讓所有有意願工作的街友或社會弱勢的人們,能夠得到一個自營生計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藉由雜誌的販售,重建個人的信心與尊嚴,進而重新取回生活的主導權。about - www.bigissue.tw
「我們就是商業」-台版The Big Issue及其操作最開始,聽聞發源自英國倫敦以幫助遊民、並提供社會議題與遊民生活資訊的The Big Issue要在台灣發刊,相當興奮;但隨著媒體露出與臉書上不停徵召志工的訊息統合起來,部分的疑慮也跟著掉出來,公益/利益、遊民/志工人數懸殊比例,還有最詭異的,在國外不曾出現過的,The Big Issue在臺北縣市之外便利超商上架販賣的部份。因此,在上週末,記者參與了The Big Issue腳踏車志工捷運站宣傳活動,並訪問了總編輯李取中先生,將困惑一股腦兒頃出。李取中先生也不嫌棄這些可能惱人的問題,誠實地回覆了記者的疑慮。正巧搭上黑人陳建州因為公益與自家商品帳目不輕的新聞消息,在閱讀完此篇報導後,臉書上破三萬的粉絲群們對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在公益的想像,可能出現若干程度的調整;而同時,在購買者或志工參與的行為,也該由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真正轉入與遊民互動、了解的層面。Read more ...
www.bigissue.com今年4月,台灣即將出現第一本透過遊民來販售的《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這份志在幫助遊民、以社會企業模式發行的雜誌,其概念與源頭即來自英國的《The Big Issue》(TBI)。擁有近20年歷史的TBI雜誌,於1991年在英國倫敦創刊,內容結合時事、社會議題與藝文資訊等等,創辦人為「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創始人羅迪克(Gordon Roddick)與博德(John Bird)。
當時羅迪克在美國受到紐約街頭販售的《街報》(Street News)啟發,返回英國後便找來具有印刷出版經驗的朋友博德,一起創辦TBI,並建立一套遊民銷售通路,召募、訓練遊民來販售雜誌,希望藉此提供遊民與弱勢族群工作機會,幫助他們自食其力,並在1995年成立TBI基金會。TBI已成為英國社會企業的標竿,幫助過2500名無家可歸的街友。目前每周發行,發行量約13萬6000份,每本售價1.7英鎊(約台幣81 元),遊民以售價的半價批貨,販賣所得全歸遊民所有。 中時電子報【開卷周報】電子版 - 2010-03-28:4月1日《The Big Issue》上街頭 CLICK DOWNLOAD
wikipedia.org/wiki/Social_enterpri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