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ning Group
小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ㄧ個獨特有趣的個體在互動著,這個團體經驗到的是和諧(harmony)。我經驗一種尊重,這種尊重是:我尊重你的想法,因為我可以接受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但並不代表我接受你的一切。我們是一個小團體,我們是這個團體的成員,我們可以說享有平等的權利。我們表現出友善,與互動者建立良好的關係,避免被排擠的焦慮。在這個團體中,認同這個團體的存在如認同自己在這個團體的存在一樣重要。也因為這樣,有效的互動是必要的,彷彿從他者的回應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趣的現象。話題總是被有意無意的提出,也被有意無意的回應,也被有意無意的轉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在「努力」過這90分鐘的小組時間。「努力」的部份並不能用難過或悲觀來形容,這裡的努力進行的形式是積極的(至少從表面上看),我們透過話題,認識(或有點理解)對方的世界(想法)。
Tavistock Group
網路文化大團體給我的感覺像網路的使用,龐大的數據量讓人窒息。電腦、mp3隨身聽、書籍類似網路信箱的垃圾信件攔截器,「我」可以隨我的喜歡開啟與刪除每一封信。同時是一種觀察團體的掩飾也是將自己隱形1(invisible) 。我常常會在大團體中提到一些感覺經驗的東西和一個比較世界性的角度的想法。我自己的解讀是:
(一)我認為某些心理歷程(情感的部份)是世界一同的,不是一群人獨有的,同時與人處在的環境與文化交互影響而表現出個人的,獨特的詮釋方式。
(二)我本身在這團體就像我在團體中的存在時那麼近(可見)的,但我所談的東西卻是那麼遙遠(抽象)的;我認真的投入這個團體,但我經常察覺我的情感的部份是被壓抑的。被壓抑下來的部份是一些私人的、脆弱(不想被人靠近)的。我在團體中找不到親密感是我不想讓自己太暴露。我是自由的同時我不自由。
個體與團體
這個團體中的個體差異還蠻大的,可以感覺到兩個明顯的世代。我們每一個發言的人個自帶著自己的生活背景,因為我們從不同的成長時空接受了不同世代的訊息。我們(X)2不自覺的被我們處在的環境塑造,在沒有相對的不同環境成長的對象(Y)比較下,我們的思想變成絕對,與對象產生隔閡。有趣的是,同時代的一群人又因個人成長環境因素的不同,在接收一個大時代(涉及大範圍影響整個地區的人的心理狀態的事件:教改)的影響的同時有一些細部的不同(成長環境:父母教養)而長成許許多多不一樣的X1, X2, X3, X……, X∞。結果是我們的談話大部分是在澄清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些什麼」的X世代
帶著心理學的背景,我坐在這個團體就是要做什麼……
個人色彩的Y世代
高度資本主義世代的反資本主義之誕生:個體化(individualism) 。我們變成了《2100全民開講》。
海
團體的開始像平常的海,海浪一波一波的:交頭接耳、mp3、電腦、書籍、獨處、自在
同時暗流在悄悄的流動:焦慮在人群中流動
一個浪擊起來了:突然有人站起來,說了什麼
浪推下去,恢復平靜:沒人接上話
另一波浪起了,但不會是同一個浪:有人回應,有的是針對剛剛的話回應,有的不是
浪越來越頻密:越來越多人開始說話
浪越來越大…… 有時只是浪大了點,有時颱風、颶風、海嘯……
寫報告的過程:經驗、觀察與行動
報告寫到一半,我覺得很煩,因為好像不管我怎麼寫下去,我都沒辦法寫出些什麼好東西。為不能突破感到焦慮和開始失望。要突破的是我需要一些新的想法去整理/解釋團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我本來就不必試著去解釋什麼,但我很明顯有這樣的動機。
或許我的焦慮,來自我在思想上的孤單,渴望智慧的出現。我在被自己的潛意識控制著,我壓仰了我的焦慮,我將我的情感投射,看見他人的焦慮。我應該寫更多有關我自己在團體中的經驗與觀察,但我都沒寫(原本計畫要寫)。我覺得團體的焦慮由我而來(可能不只我)。突然有種感覺:團體中的對話,其實大部分只是防衛機制在作祟……
自由
如果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歷程與外顯行為的一門科學,那麼這起的經驗告訴我:研究這個團體的外顯行為就像佛洛伊德講的人格的意識部份(只是冰山的一角),心理歷程的探討才是前意識的部份。我們有了經驗、觀察團體的機會,也能在這團體中行動,我們有這個自由(意識);相對的,我們如何去經驗、觀察這個團體和在裡頭行動,反而給我無力感,因為我們不自由(潛意識)。
__________
註解:
- 隱形:在Instant Messenger (msn etc.)中將自己顯示為離線或離開。
- X:X世代 (X-Generation)在實際年齡上比Y世代(Y-Generation)來得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